top of page

社會

社會應以人為本,尊重多元。社會由不同背景的人所構成,而人與人之間的相依共存逐漸形成了一個地方的獨特歷史和文化。所以,主張以人為本、鼓勵多元的規劃和發展方向,讓人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現今本土文化和歷史不斷被吞噬,而我們生活空間和社區網絡都被蠶食。同時,民生問題愈益嚴重,政府施政向權貴傾斜,為權勢護航,忽視了普羅大眾的需要。社會問題多樣而複雜,我們關注每一個實質的社會問題,政商勾結、政治打壓、弱勢社群、土地正義等。

土地議題

土地不足已成為香港政府迴避問題的藉口,透過一些具誤導性的資訊深化「寸土必爭」的矛盾,將土地不足的偽命題蓋過政府對發展商囤地等手法一直視若無睹。事實上,香港還有不少未被政府和發展商發展的閒置土地,如軍營用地、發展商大量囤積的農地和棕地等。然而,政府的土地資訊欠缺透明度,一直不願公開實際在市區內擁有的土地儲備。市民無法得知土地供應的實際情況,更遑論判斷土地發展是否合理。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是香港政府諮詢中的發展計劃之一。政府將於今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預期於2017年啟動計劃。

 

全港共有四千公頃閒置的土地,要興建公屋並不一定只能犧牲良田生態。另外,當中公共房屋只佔整體規劃的6%,反映出「真地產,假房屋」的本質,根本不能解決香港市民急切的住屋問題。

 

其中本土農業仍具發展潛力,能確保蔬菜有穩定的供應,提高食品的自給自足率,並減少外來食品帶來的食物安全問題。

 

同時,政府漠視村民的聲音,以經濟發展凌駕居民的生活需要。為了迫遷居民,政府和發展商都使用了不同的手段,如未撥款,先刊憲,強行宣布收地等粗暴的行政手段;以傾倒泥頭等方法迫走村民等。我們絕對不能容忍這些不完善的規劃和收地方式。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也有中港邊界模糊化的憂慮。特首梁振英曾提出開放禁區的構想,指未來可以容許大陸居民免簽證進入新界北三個市鎮,無疑是把邊境模糊化。另外,政府有意興建邊境購物城服務中國人,中港經濟進一步融合,加強香港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我們堅持要立即停止刊憲收地程序,撒回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守護我城土地和香港人的城市權。​

房屋

樓價居高不下、業主漫天要價,連面積狹小、環境惡劣的劏房亦索價數千的情況下,基層市民置業安居似乎是天方夜譚。儘管梁振英政府聲言保障市民利益,解決房屋問題,但從當初信誓旦旦的「港人港地」,到今日推卸責任的「土地問題」,更讓我們看見政府於房屋政策上的虛與委蛇,任由發展商及外地資金推高樓市;即使「加辣」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反而令到樓價短期內直線上升,杯水車薪。

 

土地不足只是偽命題,政府不當的房屋政策令土地不被善用才是問題癥結;而房屋商品化、丁權、空置房屋、囤積土地等議題亦由此而起。

 

故此,我們提出五點建議:

 

1. 重新審視丁權相關條例,尋找改進空間,平衡社會利益以及原居民利益;

 

2. 訂立租務管制條例,透過管理租住期限和租金升幅以保障租客權益,避免受到業主無理的欺壓;

 

3. 提高公營房屋比例,不但縮短公營房屋輪候時間,更加減少私營房屋需求,降低樓價

 

4. 訂立空置稅,避免投資者及地產商囤積住宅,增加房屋供應,降低樓價

 

5. 提高租金津貼,讓租金津貼跟隨租金上漲的幅度而作出調整,減輕市民的經濟負擔。

   

 

多元經濟

財團壟斷香港房地產以至經濟民生等已非一朝一夕事,無論是大地產集團旗下的連鎖式餐廳及超級市場的競爭,以至領展大幅度加租,都令個體小商戶、士多、粉麵舖等生存空間日漸收窄;市民選擇減少,社區的連繫亦大大減少。

 

歸根究柢,大財團壟斷與政府的政策不無關係,政府將全港轄下的公屋商場,統一交給領展收購和託管,壟斷所有公屋商場後便瘋狂加租,令中小企難以生存,甚至翻新後街市的商戶進駐亦被管理商控制,不但破壞了社區之間的人際互動,商場、街市等地方應有的社會角色亦被逐漸改變。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亦可透過行動抵制霸權。例如我們有同學透過自立「山城菜誌」及「山城士多」,嘗試脫離慣性的消費模式。同樣,如果我們對小商不應助視不理,助長財團壟斷,例如實施租務管制,令社區恢復平衡的商業生態。

文化保育

近年來,政府以舊區重建或城市發展為名清除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或者是物品。歲月洗禮,社區建設都連繫著不同年代香港人的生活,極具歷史及文化價值,絕對有理由保留。除此以外,部份活化建築的項目加入了商業元素,雖其消費價值得以提升,但卻失去原來與社區的關係。政府亦不應以活化為名推行商業為實,令活化後的建築物失去其原有意義。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文化保育的意義和舊建築物及物品存在的價值?到底只要將建築物的硬件保留就足夠,還是透過更新令它的歷史價值得以發揮?

 

文化產業

我們本地的流行文化由上世紀中末為全亞洲之首,港產流行曲、電影或電視輸出至東南亞國家甚至全球各地。但現時香港流行產業青黃不接,過度商業化而缺乏創新,港產電影亦開始轉型與大陸投資者合作的模式製作,得不到本地支持。然而,香港本土創作,亦能反映本地文化和現況,引起我們的共鳴;最近獨立電影《十年》上映僅一個月,票房已突破300萬元,香港文化的力量其實不容忽視。

 

政府應向本地創作人提供援助及空間,鼓勵創作,而我們亦應多加支持獨立創作人,支持本地文化。

 

性/別

改善性小眾的待遇

 

1. 合法性行為

現行香港法例對同性和異性性關係作出不同的規管。現時肛交及陰道交的合法年齡同為16歲,刑罰卻並不平等。男性若與未成年少女進行陰道交,一經定罪,可被判監五年,但男性若與未成年男子進行肛交,則可被判處終身監禁;香港的合法性交年齡法例亦忽略女同性戀者的存在。香港必須改革刑法,消除同性性關係與異性性關係在刑法上的不平等。

 

另外,現時的法例以年齡為唯一評定標準,忽略了當事人的自主性而及實際情況。我閤認為在裁定時,應加入以上的考量酬情減輕或免除其刑。

 

 

2. 民事結合

  民事 結合是指籍由法律去確立及保護類似婚姻的結合關係,提供同性伴侶或跨性別伴侶與異性伴侶相近的權利。這包括遺產處理、代做醫療決策、社會福利等。

我閣在人權和平等的觀念下,認為各類家庭組成均有權利受到保障。婚姻定義是由文化、傳統、宗教等因素組成,而同性婚姻的阻力來自宗教及中式家庭傳統觀念。由於民事結合是純粹法律程序,對婚姻制度衝擊有限,民事結合可以視為同性婚姻的切入點,讓性小眾人士在另一途徑享受現階段異性戀婚姻制度下的權益。

 

3. 反歧視

社會上仍有不少人受傳統二元性別影響,向性小眾貼上各種標籤,加上缺乏法律保護,歧視行為不能被有效制止,導致不同性小眾人士的受到不公平對待,如教育、就業、婚姻等。然而,性別並非簡單二元之分,有多元的性別呈現和認同,人人生而不同而社會應尊重差異。我閣會積極推廣多元的性/別觀,反對任何對性小眾的歧視。


 

勞工

現時香港勞資雙方權力不對等,資方容易在工資、工時、福利等方面剝削勞工,同時勞方議價能力低,不能和資方有效地談判,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令到勞工,特別是基層勞工生活得不到保障,因此政府應落實不同的勞工政策,以保障勞工的生活。

標準工時

香港人的工作時間極長,長時間的工作,勞工得不到充份的休息,會損害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標準工時能限制勞工工作的時間,令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即使加班,勞工亦會得到合理的加班費。政府應盡快立法標準工時,避免勞工工時過長同時保障勞工的生活。​

集體談判權

在香港,勞資雙方的關係不對等。勞工沒有議價能力,資方不需理會勞工的聲音。在集體談判權下,僱主必須和工會談判,而談判結果有法律約束力。集體談判權令勞方能集體地和資方談判,使勞資關係對等。為了保障勞工權益,政府應盡快為集體談判權立法。​

強積金管理

強積金由僱主和僱員供款,交由基金公司管理和投資,然而,強積金未必能保障勞工。

 

第一,強積金的管理費高昂。第二,投資回報率低和不透明。第三,強積金對沖機制。僱主可以用僱主在強積金的供款當作遣散費。因此,我們要求政府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以及強積金中的強制投資成份。

環保

在經濟掛帥的香港社會,政府發展至上,環保政策終究只是亡羊補牢的手段。

其實環保不單是硬件配套上的問題,而是關乎我們的生活模式。現時香港的物質主義極盛,不斷追求更高的物質生活水平,形成消耗型的生活模式,以經濟模式的思維主導生活,節約能源、節制消費等環保概念流於口號,並未能於生活實踐環保,我們需正視問題的根本。

 

我閣認為政府除了要有合適的環保政策作配套,更重要是審視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之間關係的態度,放棄殺雞取卵的做法,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發展和環境保育上取得平衡,並積極推廣環保意識;亦應該喚起對環境負上責任的道德自覺。

 

大型基建

不少大型基建工程,例如三跑、高鐵最終淪為大白象工程,消耗大而效益少。同時,政府計劃基建工程草率,對工程外判商監管不力,延誤和超支問題不絕。另外,建造大型基建時,會損害地盤附近的居民的利益和破壞環境,環評亦未充分考慮對環境及附近居民的影響,但政府對環境的破壞亦坐視不理,如三跑將趕絕中華白海豚。政府往往更為了其順利落成而在所不惜,指增加撥款是無可避免,猶如「大石砸死蟹」。我們要求政府必須對工程加強監督,向公眾負責。​

bottom of page